拓荒传道的文学鸿儒----访张敏如教授

发布时间:2015-05-14 查看次数:

张敏如,1951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著名经济学家,深圳大学经济系教授,会计学院深圳校友会名誉会长。

张敏如教授对深圳“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开拓海外经营参与国际竞争”有着深入研究,曾参与发表多篇论文。同时还著有“墨子经济思想简论”一文,超脱现代古板的经济思想,介绍了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在经济方面关于物质利益、发展生产、劳动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标志、增进人口和勤俭节约的观点,给学生以更开阔的视角看待墨家文化。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深大创建之初,教育部专门发文,从武大、中大、华工等名校调来一批教授专家,张敏如教授就在其中,形成了“全国名校办深大”的奇观,并指定北京大学援建人文学科(中文、外语),中国人民大学援建社会学科(经济、法律),清华大学援建理工科(建筑、电子)。张敏如、李赋宁、黄达、方生、汤一介、乐黛云、胡经之、高铭暄等一批文科博学鸿儒来深传道,成为佳话。深圳学术文化有今天的发展,与最初的这批专家学者的拓荒有很大关系。其中,深圳大学经济系的创建与发展更是离不开张敏如教授的辛勤耕耘。

当问及张敏如教授是什么吸引他决定应邀去深圳拓荒,张敏如老师说:那时候正值改革开放之初,新的事物和新的思想太多了,有件印象很深的事情就是我在北京看到一个价格不菲包装很好的礼品,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件手工制品。那个时候人们不重视包装,不懂得提升附加价值,我觉得很受启发。外面有很多新的东西值得学习,所以我很想出去看看,一所新的大学的建起到招生、运作,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的!

1984年的深圳仍处于发展阶段,深大的环境十分艰苦,但张敏如教授依然坚持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教书育人。这张照片是1984年经济系张敏如和甘涪英两位老师从城里搬到新校区住的一间只有十来平方米的宿舍。宿舍里只有一张大床和椅子,看书、备课、工作基本上都是在这张床上。有一天下午当时的校长张维教授到宿舍看望他们,正在交谈时,大床突然被压垮了,张校长马上令人拾了一些砖头,大家共同把床支撑起来。可见当时的条件异常艰苦,但张敏如教授仍坚守深圳大学,传道深大。

张敏如老师说:“我以前只是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只知道计划经济,到了深圳后我才真正了解到市场经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我觉得自己在深圳这个对外的窗口接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并将它运用到我的教学和科研中。虽然那时候的生活的确非常艰苦,但是我的精神却是丰富的,我想这应该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吧。

是的,张敏如老师就是这样一直在不断的学习,不断让自己去了解新的事物。如今已经年近九十的张敏如老师仍然坚持参加研究生答辩等工作,经常和学生交流,他说我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我从他们的身上也可以了解到很多新的东西。

尽管离开母校多年,张敏如教授仍心怀母校,发扬光辉,关心着学校和校友的发展。现在,张敏如教授还担任着会计学院深圳校友会名誉会长,并积极出席西南财大深圳校友会及会计学院的校友活动。张老师说学校的发展很快,影响也越来越大,文革后培养了一批各行各业的精英和人才,他很为母校今天的成绩感到高兴也真诚的祝愿母校90周年华诞生日快乐!

采访结束前,张敏如老师笑着说,如果还有机会回成都,真的很想再回到母校去走走,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