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为魂,强基固本,推进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转型改革
会计学院 马永强 院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时的讲话指出,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要打破学科专业壁垒”。面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冲击,如何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能力扎实、跨学科基础深厚,同时熟知中国经济管理实践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是要在树理想、担使命、讲情怀上下功夫。经管类人才往往和资源、资本、资金打交道,更容易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偏差甚至错误,因此,要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真正做到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二是要在厚基础、宽口径、破门槛上下功夫。随着新技术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的人才需求将呈现变化快、不确定性高的特点,与此同时,很多专业的门槛将明显提高。因此,现代大学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厚基础、宽口径、破门槛的理念,即打牢专业基础、拓展跨专业能力、学习“门槛”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要在新技术、新经济、新商业上下功夫。未来经济管理类人才熟知商业逻辑的前提是要理解和认识不断涌现的新经济、新业务背后的技术逻辑,因此经管类人才培养除了要持续更新和优化传统专业核心课程外,还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未来技术迭代进步的基本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和商业逻辑的影响机理和路径,培养学生基于新技术、新经济和新商业背景下的战略思维和经济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