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15:00,“财会教学、科研、实践漫谈”讲座在通博楼D301会议室顺利召开。此次讲座诚邀四川大学商学院会计学教授干胜道作为主讲人,为我院教师讲解如何基于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宗旨踏实做好高校教师的三条腿:教学、科研与实践。

讲座伊始,干胜道教授从自身经验出发,提出了关于教学、科研与实践的看法,即教学不仅是帮助学生熟悉内容、了解背景,还要带领学生洞悉理论分歧、把握政策和实践动向、形成个人独到见解;科研也绝不是写一篇文章那么简单,需要醉心学术、甘于寂寞、自成体系;实践则是为了帮助教师了解理论实践偏差、丰富课堂内容、获得写作灵感、成就全面发展。做好教学、科研与实践,便是站稳了高校教师的三条腿。
干胜道教授首先从“寻找学术创意”切入,展开讲解,提出,“灵感从文献中来、从实践中来、从新闻中来、从交流中来”,强调了科研灵感并不是凭空产生,而是需要教师时刻保持好奇、融合创新。
干胜道教授提出“好的选题应该是有真正想要解答的问题,有理论对话意识”,详细阐述了形成新观点的六种方法:中庸式、外扩法、内生法、交汇法、猜想验证法和假设推导型,强调“宁小勿大、宁近勿远、理论与实践结合,既要接地气也要理论上有升华有创新有突破”。
最后,干胜道教授从会计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入手,分享经验,认为研究可以从五“区”切入:误区——将错误加以纠正,形成正确认识;盲区——将未关注的领域纳入法眼;特区——中国市场经济特有的问题;新区——发展中涌现的新问题,旧的理论无法解释;禁区——研究无禁区。干胜道教授认为,实践与科研的关系,就是埋头干活与抬头看天,而实践与科研的启示又可以回馈到课堂,扩宽学生的视野。

通过本次讲座,我院教师对于教学、科研与实践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于科研这一系统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相信此次讲座之后,我院教师定会努力实现教学、科研与实践的有机融合,站稳高校教师的三条腿。(文/陈香烨 图/陈香烨 审稿/谭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