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汲取智慧力量在践行中彰显使命担当
——会计学院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生动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党和人民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连日来,会计学院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通过集中学习、示范领学、个人自学等形式,迅速掀起了学习热潮。
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刻认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重大意义,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和最新发展,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认识,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理解,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刘晓彬——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四卷作为有机整体,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激发人民奋斗实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读懂中国打开了重要“思想之窗”。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我们要持续深化学习领悟,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一至三卷贯通起来,通过书记院长及专家学者党课思政课导学、基层支部联建联学、团学组织知识竞学、社团读书广学等多渠道,系统化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同时,坚持以学促做,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院治理体系完善、打造高质量党建思政工作体系、做好目标绩效考核“下半篇”文章、推进“双一流”建设和人才培养能力提升,全速全力开启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的热切行动。
马永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生动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党和人民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要把学习贯彻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抓好会计学科发展谋划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努力悟原理、明方向、强动力、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思想觉悟,提高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理解和把握好会计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学科发展建设的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复兴和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贡献会计力量。
唐雪松——
“人民”二字贯穿于第四卷的始终,诠释着宗旨与使命,彰显着情怀与温度。作为高校党员干部要感悟“人民”真义,读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蕴含的如磐初心和真挚情怀,明初心、担使命,永葆不懈奋斗的姿态。只有干在实处、务求实效,把广大师生放在心上,行动迅捷高效,做事仔细认真,成效真真切切,方能赢得师生的信赖和尊重。高校党员干部,又是广大师生的“勤务员”,要拼搏不止、奋斗不息,有坚如磐石的决心,有久久为功的韧劲,勇于面对现实挑战,敢于直面复杂问题,用努力奋斗的背影创造更大的业绩。
张太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和理论营养。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胸怀两个大局,加强对大局、大势的思考和研判,时刻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强化价值引领,引导青年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积极引领新时代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杨长虹——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关于“四个之问”的最新回答,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宏阔的历史视野和长远的历史眼光,体现了对党的历史的深邃思考和科学把握,为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当中的一员,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深学”“常思”“活用”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紧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瞄准工作中的卡点难点痛点,切实把学习热情和学习收获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为新时代学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易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汇集了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高校基层教学单位,系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不仅要自身做好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更要在行动上,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工作举措和实际成效;在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做好政治引领,立德树人基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陈磊——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科学回答了“四个之问”,其最具目标性的时代课题是“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是一个全新课题。我国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的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更好发展道路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牢记使命,将科研扎根在祖国大地,将学术研究应用于中国实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邹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体系严整、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与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彰显着强大时间伟力、包含着厚重人民情怀,给予专业课思政建设提供了高屋建瓴地引导与丰富的佐证资料。在专业课建设中,指导老师在教材撰写、授课过程和成果评价方面都要注重提高政治站位、领会科学体系、把握时代要求、树立全球眼光,以更加坚实的思想根基、理论根基支撑起党和人民在教育事业改革中的巍巍大厦。
李越冬——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集中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形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我们应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凝聚共识,谋求发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审计学专业课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需要将专业课与思政相结合,树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理念,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优势,挖掘社会教育的育人功能。
孙毓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深刻分析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一时代课题,引发了热烈讨论。作为高校一线教师,我们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更重要的是必须以身作则。作为基层党组织成员,要切实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强化理论武装,融入实践感悟,争当新时代最美的奋斗者。例如,第四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等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核心要义。结合本专业,我们可以探索环境会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审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其审计等学术话题,切实把研究写在祖国大地上。
赵尘——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作为专任老师,我们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工作举措和实际成效。在充分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将学习成果融入专业课堂,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及其指导意义,认识所处历史方位、明确历史责任,把握历史主动,激发学生报国志、强国情,同时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理论思维能力。
王慧——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把青年看作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要抓好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这一点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也多次出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生动记录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新的重大进展,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今后做好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应对前进道路上风险和挑战的思想保障。作为团的干部要始终心系青年,我们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和本领,不折不扣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实到青年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听党话、跟党走,切实当好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
石迎港——
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我收获良多。在今天的中国,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局势纷繁复杂,国内外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规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交出了一份令世界都为之惊叹的答卷。作为一名党员学生干部,在未来的党支部工作以及专业学习中,我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际行动中践行,紧密联系群众,尽最大的努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文字整理/蒋志豪初审/何振雄 复审/张太富 终审/刘晓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