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精神,让广大青年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现定于2024年10月至2024年12月举办2024年光华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24年10月—2024年12月
二、组织机构
主办:西南财经大学
大赛设立组委会,由党委办公室(党委督促检查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党委统战部、人事处、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心、科研处(学术期刊中心)、教务处、研究生院、校友工作办公室(校友总会办公室)、西南财经大学交子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大赛组织领导工作。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校团委(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负责大赛的日常事务。
大赛设立评审委员会和创业导师顾问团,由组委会聘请各相关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组成,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以及创业辅导工作。
三、总体目标项目项
(一)宗旨
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意思维、提升创造能力、造就创业人才。
(二)目标
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更协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打造共建共享、融通中外的国际创新盛会,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三)任务
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各类学校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以赛促创,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把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四、大赛设置
(一)参赛要求
1.本次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项目负责人需是我校全日制学生(含研究生),团队成员至少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每名同学最多担任一个项目的负责人,且每个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
2.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
3.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参赛项目如有涉密内容参赛前须进行脱敏处理。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4.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
注:已获往届光华创业大赛一等奖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包括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及以上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2024光华创新创业大赛。
5.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90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二)参赛组别
1.高教主赛道
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项目分为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根据项目发展阶段,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设创意组、创业组,并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工智能+”设置参赛项目类型。
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一)本科生组
1.创意组
(1)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创业组
(1)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即2020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二)研究生组
1.创意组
(1)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项目成员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创业组
(1)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生(即2020年之后的研究生学历毕业生)。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2.“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同时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1)公益组
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2)创意组
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创业组
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项目负责人须为法定代表人。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五、活动步骤
(一)宣传阶段(2024年10月)
大赛组委会举办赛事宣讲会、双选会,明确比赛规则、赛道要点、选题方向、选题要点以及项目商业计划书呈现要点,对参赛项目进行集中答疑辅导。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及各学院(研究院)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充分做好参赛动员工作,鼓励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以及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可预见经济效益的项目报名参赛,力求有效发掘和凝聚创业精英、培养优秀创业团队、寻找有价值的创新创业项目。
(二)报名阶段(2024年11月10日前)
请所有参赛项目于2024年11月10日(周日)24:00前,完成问卷星项目信息填写,同时将项目报名表、项目信息汇总表、项目PPT、项目商业计划书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等材料以压缩包形式提交至邮箱kjxycyfhb@163.com。邮件及压缩包命名形式均为:【赛道+本/研+组别】项目名称+负责人+联系电话。
项目信息问卷如下:
例:
【高教+本+创意】XXXXX+张三+138XXXXXXXX
【红旅+公益】XXXXX+张三+138XXXXXXXX
(三)初赛(2024年11月)
初赛由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统一举办,主要方式是对项目PPT及相关材料进行网络评审。重视突出实践导向,考察项目商业价值与社会意义等,具体包括项目的社会价值、实践过程、创新意义、发展前景和团队协作等方面。
(四)决赛(2024年12月初)
本届赛事继续推进创新创业项目培优计划,组委会将从晋级项目中遴选创新性强、前瞻性好的优秀项目进行优先精准培育。决赛阶段内容即线下现场答辩,展示选手风采,推动选手创业实践。
六、活动奖励
大赛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依次予以奖状与奖金鼓励。
附件一:2024年光华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报名表.docx
附件二:2024年光华创新创业大赛学会计学院项目信息汇总表.xlsx
联系人:王慧(老师)028-87092152
李书蔓(学生)18982312769
王浩翔(学生)15029457627
答疑群:创新创业赛事1群:329160614
创新创业赛事2群:833505506
2024光华创新创业大赛答疑1群:849134876(已满)
2024光华创新创业大赛答疑2群:729362437
注:所有同类型群聊的消息会实时同步,请勿重复加群。
会计学院团委学生会
2024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