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家

工作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友之家 - 工作动态 - 正文

谢霖先生铜像落成记

来源: 日期:2014-11-19作者: 浏览量:

中国会计师制度创始人,中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中国会计师事务所首创者———

谢霖先生铜像落成记

谢霖(1885—1969),字霖甫,江苏武进(今常州)人,毕业于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清政府商科举人。中国近代著名会计教育家、实业家,中国会计师制度创始人,中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中国会计师事务所首创者。曾任中国银行(原大清银行)总会计、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秘书处长等职,北京大学、光华大学、复旦大学、成华大学等校教授,光华大学副校长。1937年,筹办并负责光华大学成都分校(部)。著有《簿记学》、《中国之会计师制度》等。

10月18日14:00,会计学院 “谢霖先生铜像安放仪式”庄重举行。谢霖先生弟子、原成都市政协副主席、原会计系系主任毛伯林教授,学院领导彭韶兵书记、方萍副书记,谢霖先生铜像捐献者、会计学院1984级校友,以及在校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安放仪式。彭韶兵书记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谢霖先生为会计学科和会计事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对84级校友捐赠谢霖先生铜像表示了衷心地感谢。

谢霖先生铜像的落成,有着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一张谢霖先生亲笔题字的照片。会计学院高度重视学院的文化建设。2013年2月,负责该工作的江林旭老师在查找谢霖资料时,发现了一位署名为王大炜的作者,写了几篇关于谢霖的文章,判断他应该是谢霖生平的知情人。再查找,得知王大炜在成都民革文史委员会工作。打电话去成都民革文史委员会问,王大炜已退休,但拿得了王大炜的联系电话。在与王大炜本人联系上后,江林旭老师在学院领导同意下,登门拜访了王大炜。在王先生处,得到了谢霖先生的照片,上有“一九五六年九月于成都 年七十二岁谢霖”的题字。这不仅是宝贵的谢霖本人题字的照片,而且提供了追踪谢霖先生生平的直接线索。王大炜先生还提到,1957年,谢霖先生被打成右派,后去北京儿子处,从此再无消息。正是这张照片,为铜像制作提供了依据。

一份平反通知。根据谢霖先生去北京儿子处这一线索,学院苦苦查找,一直没有进展。2014年,谢霖铜像模型已成,时间更加紧迫。学院分党委书记彭韶兵多次关注、过问工作的进展情况。江林旭老师突然想到,绝大多数错划右派,后来都平反。谢霖先生是在成都被打成右派的,如果平反,其相关材料也应在成都,再者,平反材料还会送达家人。说不定,就能找到新的线索。想到他的一位大学同学曾在成都市委组织部工作,就求助于那位同学。不想,几天后,那位同学回话,说在成都市档案馆有相关材料,并请成都市档案馆支持。2014年9月22日,学校档案馆金元平副馆长、会计学院分党委副书记方萍等专程赴成都市档案馆。在成都市档案馆同志的热心帮助下,查找到了谢霖先生的平反材料以及谢霖先生儿子的姓名及工作单位、北京住址。

一份200字的铜像文字说明。由于历史的缘故,谢霖先生的生平及评价,说法众多,很多材料又相互矛盾。在这200字左右的铜像文字说明的形成中,反复斟酌,多次修改。学校宣传统战部明海峰部长、档案馆金元平副馆长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校党委书记赵德武同志亲自审阅,最后形成定稿。

一次难忘的家访。副校级干部张邦富教授指示,铜像及文字说明,要经过谢霖先生的家人认可。2014年9月26日,学校档案馆金元平副馆长、会计学院分党委副书记方萍等赴京,登门拜访了谢霖先生唯一的孩子、儿子谢燕声(95岁)及孙女谢平丽(56岁)。不仅是铜像及文字说明得到了他们的首肯,他们还面对摄像机,讲述了很多谢霖先生的旧事。在创办光华大学成都分校(部)的艰难过程中,谢霖先生不领校长薪水,而且把办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和正则会计学校的收入用于建校办学之需。

一颗颗热爱母校的校友之心。早在2013年,会计学院1984级的校友们就开始筹划入学30周年的活动,大家都想为如何更好地为母校的建设和发展出一份力,表达热爱母校的赤子之心,当为母校捐赠谢霖先生铜像的倡议提出后,大家一致同意。在四川广汉市新概念青铜时代艺术品有限责任公司担任老总的会计学院1984级校友胡焕平主动承担了铜像的制作。他多次表示,除了1984级校友捐出的7万元外,更多的费用都由他来承担。

谢霖先生铜像安放在柳林校区D座的门厅内。他接受着来来往往的师生的敬仰和尊敬。他对中国会计事业发展的贡献、为学校的前身创办的付出、为我校会计学科的奠基,会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会计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