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离开:追忆我与西财的1394个日子
文 / 2014级会计学(双语实验班) 李方泽
毕业已经两千三百多天了,每过一天,我离毕业的日子便越来越远,而曾经在母校所渡过的校园时光在我生命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小。然而,我对西财的情感却与日俱增,那份感恩与思念如陈酿般愈发醇厚。无数个时刻,我会不自觉地想起在柳林校区渡过的1394天,那永远是生命里最鲜活的篇章:踏出智园时神清气爽的清晨,下课铃响时阳光洒满济民广场的午后,走出经世楼时大雨滂沱的傍晚……有些场景清晰、有些片段模糊,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西财四年的印记早已深深镌刻在我的人生底色之中,如同永恒的星辰照亮我人生。
2014年|初懂成长意义

时间回到十年前,第一次来到成都的我与两位同乡新生相约在双流机场搭上一辆私家车,好像是80元一位。司机师傅用一口四川话质疑到:“你们要是第一次到成都,怎么阔能提前晓得约我的车的?”这是我们第一次听到四川方言,既新鲜又陌生,只能面面相觑、连蒙带猜地小声应到,“是学长学姐告诉我们的”。
第一次步入西财校门,凉爽的空气中弥漫着的桂花清香迎面而来。来自四季如夏的热带岛屿的我,人生中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秋天的气息。这便是我大学生活的起点,一个略显忐忑却又充满期待的开始。
与西财的相遇,是冥冥中的缘分,也带着些许巧合。它是我高考的第五志愿,当时以为前四个志愿应该足够让我如愿以偿地进入理想的中文系。然而,命运让我成为了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一员。昏昏欲睡的午后拉格朗日乘数和夹逼定理学不进脑子、才刚查完字典知道inventory是什么意思,专业课老师已经开始讲下一章的revenue了。从最初对文学梦想的憧憬,到逐渐接受并热爱会计学的严谨与实用,再到毕业后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独自带队负责上市项目。大一那段迷茫和探索的时光,如今回想起来,竟也饱含了成长的意义。
2015年|传递西财力量
2015年的冬天,我作为学校青协的一员,踏上了一段让我铭记至今的公益之旅。从成都北站出发,夜色中辗转,抵达宜宾市珙县王家镇的一个小山村,再翻过一座山头那边就是云南的昭通。那里有一所中心小学,学生不过二十人,只有两三个年级,一栋三层的教学楼孤零零地矗立在山间。
刺骨的寒夜里,我们裹着睡袋席地而眠,天未亮就被孩子们的期待唤醒。听说我来自海南,他们便围着我,兴奋地问着大海是什么样子。我深刻地记得有个孩子说他想去海南找爸爸,他的爸爸在海南打工,已经两年没有回家了。孩子们对远方务工父母的思念,对外面世界的好奇,都深深地触动着我年轻的心灵,更让我明白此行的意义。
晨雾中崎岖的山路更加的泥泞,孩子们每天要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中心小学,但是他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向往的。我抬头看到了高高升起的五星红旗,在褐色山峦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鲜红亮眼。那一刻,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澎湃,我明白我不但是我,我更是西财的一部分,西财的力量在我的生命中凝聚,让我有更大的能量去帮助这些孩子,也帮助我不断攀登自己生命的高度。
2016年|夏天的宁静陪伴
这一年暑假,同学们纷纷回家了,我选择留在成都实习。平日里熙熙攘攘的校园,在假期里显得格外宁静可爱。校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枝叶繁茂,情人坡的草地生机盎然,偶有调皮的小猫窜到我的跟前,又一下子消失在草丛里。夜里突然电闪雷鸣,一阵暴雨倾盆,刚刚冒了点头的暑气不见了,空气又变得沁人心脾起来。
天刚蒙蒙亮,小鸟叽叽喳喳地落在窗台,仿佛催促着我抓紧起床。当我睡意朦胧地走到北门的公交站时,卖早餐的摊位已是热气腾腾的样子。下班了,我带着满身的疲倦,随着奔波忙碌的人潮辗转地铁、BRT,站在非遗的公交站台上等候309时,西斜的夕阳在光华大道上洒下一片金光,仿佛在柏油路面上扑了一层地毯。每次都要花两个小时才能回到柳林,彼时光华门才刚落成不久,在晚霞的的映衬下显得庄重、严肃。月牙不知道什么时候偷偷爬上了钟楼,最后的一丝霞光依依不舍地从腾骧楼后面褪下。
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坚持长期主义的种子在我的心里开始扎根,“即使知道没有收获,也要心平气和地耕种”。这段与西财共度的宁静夏人时光,如今依旧温暖如初,成为我记忆中的珍贵片段。
2017年|以西财这个身份为荣

大学的时光在不经意间就匆匆流逝,2017年的夏天,专业课程已经陆陆续续地结课了。又是一年的毕业季到来,看到济民广场拍摄毕业照的13级学长学姐多了起来,才意识到还有一年自己也即将走出校园。
我在单薄的简历上郑重地梳理并写上了学生会干事、班长、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团队副主任、院足球队的饮水机专员等校园经历,那些都是我在西财弥足珍贵的成长足迹,那一段经历都令我难忘。
记得我投下了第一份求职简历,学习成绩并不出众的我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心想着还不知道要投多少份简历才能拿到offer呢。可是没有想到我一步一步地从简历筛选、笔试来到了面试现场。在广州富力君悦的宴会厅内,我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是西南财经大学的学生,今后无数个日子里,我都以这个身份为荣。”我向四大合伙人讲述着西财老师们教导我的书本知识、讲述着西财校园活动的丰富多彩。语毕他对我说,“我们深圳见”。无心插柳投下的第一份简历,最终幸运地成为了我职业生涯的开端。
2018年之后|从未离开
毕业后我离开了成都,但从没有离开过西财的大家庭、大集体。大多数时候我都是只身一人离家在外工作,但我从未感觉过孤单与无助,因为来自西财校友大家庭的照顾和体贴让我倍感温暖。会计学院的陈伟军师兄、王殷明师兄、陈旸师兄,是我职业道路上的楷模,他们的提点如春风化雨,他们的指导如灯塔引航,让我在财会领域脚踏实地地进步;会计学院的赵尘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她结合最新的学术动态,将我每一次专业上的困惑都转化为新的启发与灵感,使我受益匪浅。
记得2015年我第一次到光华校区时,在主楼的一楼大厅看见了央行2003年的赠画,上面写着祝西南财经大学校庆快乐。而10年后的2025年,西财将迎来百年校庆。通过追溯母校的历史,更加坚定了我们对西财精神的传承,更令每一个西财人明白——我们从哪里来,欲往何处去。
谢谢西财,谢谢你带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从生命与西财相遇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从未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