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家

师友广记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友之家 - 师友广记 - 正文

2000级硕士、2003级博士/余杰:似水流年追梦光华

来源: 日期:2025-05-27作者: 浏览量:

似水流年追梦光华

文/余杰(2000级硕士、2003级博士)

时光如白驹过隙,从母校西南财经大学毕业都快20年了!自2000年起,我在会计学院学习长达七年时间,完成了从会计门外汉到专业人士的初步转变。中年求学,既要考虑完成学业,还要考虑养家糊口,存在诸多不易,但总算是坚守了初心,获得了自己梦想的结果,回忆起来,似水的流年里,满目美好!

百年华章,成就辉煌

        西南财经大学的会计学科,是母校前身光华大学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且由中国第一号注册会计师谢霖先生创办,先后有中国著名会计学者归润章、杨佑之、黄伯慇、毛伯林、林万祥、王治安、赵德武、蔡春、彭韶兵、马永强等主持。我在求学期间先后经历了王治安先生、蔡春老师和彭韶兵老师主政,这几位老师都曾给我授过课,其中王治安先生还一直是我的授业恩师,可惜天不假年,王老师和彭老师都已先后故去,给人留下无尽的遗憾和缅怀。

有这么多知名会计学者掌舵领航接续奋斗,学院也是群贤毕至、人才济济,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在国内一直处于第一方阵,招录的本科学生大多是同龄人中的翘楚学霸。在我读书的七年间,学院本科生招录分数一直排在西南地区高校第一位,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高水平财会人才,很多校友成为行业和单位的骨干精英,学校和学院可以说得上是“谈笑有鸿儒、往来皆才俊”。

德润学子,守正创新

        立德树人,一直都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会计学院的老师们无不时刻践行着这一使命。“做学问先学做人”,这是我的导师王治安老师常说的一句话,于我当时理解并不深刻,自己做了教育工作者多年,方才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初识导师王治安老师,是在研二选导师的时候去见他,感觉是一个特别和蔼的长者,严肃、厚重、温和是我的第一印象,一起同去的还有王娜小师妹。看到我年龄较大,老师关心地问起我的家庭,“为什么选择攻读西财的会计研究生”、“经济上有无压力”、“今后有什么打算”等,凡此种种,一下就消除了我稍显紧张的心情。后来接触多了,对老师的了解就更多。

图片

        王老师为人温润厚重,这不仅是我作为门下弟子的感受,也是学校学院的老师们的共同评价。他曾作为会计学院主要负责人,不仅锐意进取,大力推动会计学院的学科发展,还十分关心学院青年教师们的成长进步。他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提携后进的长者形象,我也曾经常听赵德武、彭韶兵、傅代国等老师提起过。而会计学院给我这样形象的老师还有很多,他们不仅以精深的学术闻名于学界,更以爱生如子、提携后进的情怀温暖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这其中不仅有我敬仰的郭复初、林万祥、郭徐咸、樊行健等老一辈会计学家,更有彼时在会计届声名鹊起的赵德武老师、蔡春老师、彭韶兵老师、冯建老师、傅代国老师、潘学模老师、余海宗老师、向显湖老师等中生代知名会计学者,还有比我还年轻的杨丹老师、毛洪涛老师、马永强老师、唐雪松老师等青年才俊。

正是一代又一代德高望重老师们的筚路蓝缕,继往开来,坚韧不拔,才成就了今日会计学院的非凡成就。孟子有云,以道德传家,十代以上。会计学院一代代英才德润天下的育人情怀,方能成就一代又一代的会计学子守正创新、继往开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孜孜以求真,经世济民怀

        母校的校训是“孜孜以求、经世济民”,这体现了学校的特色、使命与担当,也是一代又一代学子努力追求的目标和践行的使命。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脱胎于经济学和管理学,但有自己独有的学科特点和属性,有自己专门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式。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推动我国会计学科与西方会计迅速接轨趋同,并且具有转轨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独特研究内涵与外延,这些给会计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的创新研究场景和需求。

我的导师王治安老师专注于股份制企业会计、企业集团会计研究,教材、专著和文章很多,是国内最早系统研究国际会计四大难题之一的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且成效卓著的知名会计学者,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专著《企业合并财务报表问题研究》,专著借鉴日本和西方最新有关合并财务报表的准则和制度,结合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革实践和自身的长期思考,系统研究回答了不同合并理论下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专著逻辑严谨,条分缕析,自成体系,且作为较多国内会计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选修教材。我读博期间,有一次被国内某大型国企邀请,为其提供企业合并报表编制咨询培训服务,该集团财务总监向我介绍其单位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难题,向我咨询解惑。得益于我平时深入研究过王老师的合并报表理论架构,顺利替对方解决了问题,并由此构成长期合作关系。

图片

        母校理论和实践一直紧跟时代步伐,当时时不时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家,各界政商名流大咖来校做讲座和学术报告,不管是否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我一般都去听,不同的思想碰撞,激荡出不一样的火花,令我受益匪浅。学校有很多学问大家,如业界称谓刘产权的老校长刘诗白先生,读他的著作就感受到一种开山立派、自成一脉的宗师境界,还有培养了很多高材生的金融界泰斗曾康霖老师,管理学的蒋明新老师以及以新老财务三论闻名学界的郭复初老师等;也有很多把高深的知识讲得深入浅出,蹭课者众多的杨晓维老师、曾志远老师,令人印象深刻;还有很多老师亲身投入市场经济改革实践,参与我国证券市场和金融市场制度设计,担任银行、上市公司高管和独立董事。我的导师王治安先生很长时间就曾担任学校自己设立的建华事务所的副所长和主任会计师,他们的授课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紧跟时代步伐,且很有格局和格调,对学生格局视野的塑造很是深远。

严教仁爱,广育天下英才

        学校作为“中国金融人才库”,为国家培养经济建设管理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我的导师王治安老师门下,门生辈出,有多位在党政机关、银行、高校等领域担任领导职位。不管他们处于哪个行业,不管境界与际遇如何,于国家和社会贡献多少,他们大多传承了王老师温和、厚重、严谨的特质。

想到我的导师王治安老师,自然忘不了我的师母裴志彬老师。我初次见到的师母就是笑呵呵的慈祥模样,对学生那是真正的菩萨心肠。据说师母退休之前先后担任过多个学院的党总支副书记和党总支书记,工作上干练和成绩突出那是自不必说,对学生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发至内心的关爱是她身上最具特质的标签。在学校的7年间,从不同侧面听得最多的故事就是她老人家陪生病的学生就医、时不时送药和煲汤,给处于生活困难的学生予力所能及的资助,给遭遇学习和情感挫折的学生以耐心疏导,甚至于给已毕业的学生当月老等被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被学生爱称为“裴妈妈”、“裴婆婆”。后来师母生病、住院和离去期间,全国各地尤其是川渝各地得知消息的学生都过来看望、探视和送别。为师如此,当值得我辈为人为师者永远效仿和传承!

图片

永远的第二故乡,学子们的精神家园

        求学七年,我早已把成都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把西财当成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读书时,母校光华校区南门北门外面都是星罗棋布的大小餐馆,成了莘莘学子偶尔安慰自己孤寂肠胃的打卡之地,南二门外人声鼎沸的光华牛肉馆不知还在不!北大门外的鸡汤馆那时还是通宵营业,运气好还可以看到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影视明星来吃加班宵夜……

遥想当年,想起同寝室友的成明兄弟、号称西财有史以来最年轻博士的继峰师弟、与我同爱小酒的国强师兄、云龙师弟、小勇同学,西财较早一批会计学博士的金秋师兄,还有厚重多才的宋浩老师、向显湖老师、方明师兄、杨晓师兄、陈红师兄、严整兄弟、徐晖兄弟、顾煜师弟、世驰师弟、文永师弟、诗平师弟、陈旸师弟,以及温文尔雅的勤勇师姐、红艳师姐、罗莉师妹、炜煜师妹、袁蕴师妹、吴娜师妹、永炎师妹、素梅师妹等等。

求学如此!幸哉乐哉!成都,我永远的第二故乡!西财,莘莘学子们追逐梦想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