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流光里俯仰皆是光华
2007年9月,当我踏进光华校园的那一刻,或许幸运的密码已被解锁。不像有备而战的其他同学,一切都在计划之外,误打误撞入了财大,三生有幸跻身杨门或许是对这段幸运经历的最好表达。
财大的多次改革,我身在其中,感受颇深!
之一:入学考试改革—我与财大之缘
2006年当我满怀希望的正要参加重庆大学的入学考试时,被告知没有名额了。距离财大没有多少时间了,但我想考试都是相通的,直到看到高级计量经济学,我才知道自己要爬的是一座大山。永远都记得那个时候的感受,在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牙痛的一边打点滴一边在啃一些晦涩难懂,充满了复杂公式和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所幸山东考生在考试方面早已被卷出了超能力,那些不理解的公式理解不了就暂时储存在记忆里。考场上就像大闸门打开了一样,公式和繁琐的符号在机械的往外输出 考完试不知休息了多久才恢复了体力与精力。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外加摸爬滚打的精神通过了入学考试是再形象不过表达了。有多幸运,同年一起考试的另外一名硕士同学,准备了很久却名落孙山,感慨万千。幸运有时总是要用别人的残酷经历来对比方能显示它本身的存在。所幸后来这位同学第二年也顺利考进来了。
来到财大才知道,那一年财大改革了入学考试模式,大幅增加了难度,将高级计量经济学等课程纳入到考试中是第一次改革尝试 很多人因考试改革放弃了考试,而我却是妥妥的改革受益者。
之二:导师改革—师生之缘
入校之后,同学们都有计划之内的意向导师,而我一切都是来不及,来不及细细准备考试,来不及了解学院导师情况。所幸遇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导师,本以为就这样足够幸运了。没想到幸运原来没有边界。而每次幸运之前似乎都是失望先来报到。还记得入学那一年,财大在进行博士导师改革,一些德高望重的导师为年轻导师让位。我同其他两位同学被通知没有导师了。同学们都懵了,这个时候入学也已经有一段时日了,后来得知杨丹老师门下新增有一个名额,三位同学可以有一位同学跟随杨老师继续学习,机会既来之不易也异常珍贵。因为杨老师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印象实在太好了。每位同学都希望能成为杨老师的学生,然而现实很残酷,他们照顾了我,把最好的机会让给了我,自然就把遗憾留给了自己,记得那时华盛顿州立大学的Bernie也在场,见证了真正的友谊。多年以后当我再回想这段难忘的经历,我仍然感动不已,感激不尽。没有他们,普普通通的我永远也无法成为恩师的学生。
之三:言传身教—杨一面风帆载一世情义
三年读书生涯,既有无穷尽的压力,也有想要努力进步的动力。除了靠着幸运落入杨门的自己以外,杨门虎将各个都很优秀。名师出高徒,绝不是一句套话。成为杨老师的学生之后,自然也就多了一些向杨老师学习的机会。杨老师总是能用朴实的语言散发最有穿透力的智慧。在杨老师这里,也第一次让我感受到了物质上的富有远不如博览群书的智慧更令人印象深刻。在课堂上,在会场上,哪怕在餐桌上,听杨老师讲一席话,无不令人敬仰,杨老师总是人群中最耀眼的那本百科全书。我想杨老师学生时代一定读了不少书,才会拥有如此的真知灼见吧,潜移默化中也影响了自己。

跟随杨老师三年的学习生涯收获颇多。杨老师于温和的言语中传达最有力量的教诲,于勤奋努力中展示出了一名优秀导师的好品质。温文儒雅,聪明,睿智,博学是杨老师留给学生最贴切的印象。只要有时间就会跟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听大家的想法,看大家的论文开题情况。看着同学们在台上为一个问题面红耳赤,争辩不已,台下的杨老师也会被逗笑。三年学习时光不长也不短,然而在我的心目中校门,师门,家门,却浓缩成了一道厚厚的屏障,帮我遮风挡雨。每每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杨老师总是能让人感到无比温暖。那些一场场难忘的圆梦助力,一次又一次无私的帮助,终究刻在了我的记忆中,任凭岁月漫长。师恩重于山,这些过往的感动也成为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
有幸遇见良师也让我在此后的工作中形成了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杨老师对于学生而言,永远是前进路上的永动机,从未停下脚步,从未被超越。身上正能量的进取精神在无声无息的传承着,或许这就是一名好老师带给学生最大的财富吧!
落笔写下此番感受的时候,正在成都出差,离母校不远的地方一气呵成,也圆了我一直以来的心愿。而今,导师在我人生的每一个重要阶段给予的无私帮助早已转化成了前进的动力,接力传承的力量,誓做一个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常怀感恩之心,于静好岁月中砥砺前行,不辜负恩师的每一份给予。

如果要在此留下新的期许,我希望母校财大下一百年继续大展宏图,铸就新的辉煌,雄傲苍穹!也真心的祝福恩师的前程如浩瀚大海,辽阔无边,一路长虹相伴!